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要闻

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小小种子引领致富之路中国农科院举办甘蓝雄性不育规模化制种新技术与新品种展示会

    5月8-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河南省济源市举办了“甘蓝雄性不育规模化制种新技术与新品种展示会”,集中展示了利用不育系实现规模化制种的成效和近年育成的一批早熟甘蓝新品种。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原副局长马淑萍,济源市市委书记张战伟、市长张宇松,济源市绿茵种苗公司(以下简称“绿茵种苗”)董事长侯三元等出席。会议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孙日飞主持。
    与会代表观摩了绿茵种苗“坡头镇郝山制种基地”和“王屋山蔬菜制种基地”规模化制种技术和早熟甘蓝新品种展示。绿茵种苗制种基地每年繁殖甘蓝杂交种10余个,面积1000-2000亩,种子产量10万-20万斤,新品种可推广面积达到200-300万亩。近年来,绿茵种苗与方智远院士的专家团队联合建设了“河南省绿茵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在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开展了以甘蓝类蔬菜为主的蔬菜种子生产,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累计3万亩。以王屋山镇蔬菜制种基地为例,坚持“现代农业、富民产业”发展道路,率先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成8000m2连栋温室大棚,率先实现甘蓝制种的水漂盘营养液育苗;建成无线遥测气象站与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站,率先实现农业灾害天气预报、干预的联合作业;探索山区农业水资源节约利用新途径,率先推动蔬菜制种与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融合发展,实现育苗成本降低50%,节约水资源60%,亩均节约用工10个,种子产量提高15%,制种农户增收30%。
    马淑萍代表农业部对该项目在济源取得的良好效果表示祝贺。她指出,该项目的成功示范源于三点:一是以方智远为核心的多个院创新团队提供的坚实的技术支撑;二是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绿茵种苗脚踏实地的工作和不断的制种技术的提升与创新。她强调:今后要紧紧抓住国家现代种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按照农业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积极推进工厂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巩固济源在国家良种繁育上的领先优势,同时推进现代种业、生态和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互利共赢。
    陈萌山充分肯定了项目取得的成效。他指出,本项目应用过程中创造了“三个一流”:一是世界一流的甘蓝团队育种技术。在方智远院士领衔的甘蓝育种团队的努力下,先后培育的几十个甘蓝品种一直稳定占据60-70%的市场份额,对振兴民族种业、抵御进口种子的冲击起到了显著作用,近年来又率先实现了甘蓝制种方式由自交不亲和系到不育系的变革,团队先后四次获得国家奖。二是世界一流的绿茵种苗制种技术。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运营模式,不断创新制种技术,如规模化育苗、割球、盖二膜、水肥一体化等,大幅度提升了种子产量和质量,为建设世界一流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做出了不懈努力;三是世界一流的团队努力奋斗精神。正是育种团队、制种团队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驻扎基地深入一线的务实精神促成了这一项目的落地、开花、结果。他强调:纵观项目各个环节,都有一种“尊重科学”的精神驻扎其中,正是这种精神促成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政治环境,为这一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基地打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号召全院各部门要认真总结本项目的成功经验,发扬以方智远院士为核心的团队创新精神,促进全院“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进一步落实和巩固该示范基地取得的成效,辐射和带动更多的山区脱贫致富,陈萌山建议:一要加强政府为主体的顶层设计,进一步系统规划;二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特别是山区水、电、路建设及滴灌设备和水费一体化技术的普及;三要完善管理体制,由政府出面协调划分种子用地和其他用地,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四要由制种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做好产业扶贫、乡村旅游、农业科普等工作。
    由我院蔬菜花卉所牵头的甘蓝雄性不育规模化制种新技术与新品种展示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济源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为进一步巩固济源在国家良种繁育上的领先优势,同时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双方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及各方职责。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品种管理处处长厉建萌,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王述民、科技局副局长熊明民,以及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办公室、蔬菜花卉所、济源市有关领导及专家50余人参会。

                    

                    


                                        (作者:吕红豪 李蕾)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ivfcaas@caas.cn

传真:010—62146160

电话:010—8210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