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构概况» 所情简介

所情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成立于1958年,是蔬菜花卉学科唯一的国家级公益性专业研究机构。研究所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学科及产业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问题开展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创新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组织全国重大科研协作,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出版全国性学术刊物,旨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研究所,推动我国蔬菜花卉科技整体跃升。

       截至2024年9月,研究所现有职工2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8人,具有正高级职称65人,副高级职称75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97人。建所以来,研究所累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9人,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农业科学院院士1人,以及其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50余人次。

       研究所现有管理服务部门7个,分别是办公室(人事处)、党委办公室、科研处、财务处、成果转化处、后勤服务中心、国家薯类作物研究中心综合办公室。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室10个,分别是种质资源研究室、十字花科蔬菜遗传育种研究室、茄科蔬菜遗传育种研究室、葫芦科蔬菜遗传育种研究室、栽培与采后技术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花卉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室、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室、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室。设有科技支撑部门1个,期刊编辑研究室。此外,研究所还是中国园艺学会的挂靠单位。

       研究所相继建有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物细胞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昌平综合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国家花卉改良中心、国家蔬菜科技创新联盟、农业农村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北京)分中心等省部级平台27个;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子育种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代谢组学平台等院级平台7个;中-荷蔬菜遗传育种联合实验室(北京)、中-俄蔬菜种质资源挖掘利用联合实验室、中-捷菌根与环境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国际联合实验室及研发中心共5个。

       建所以来,研究所主持和参加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省部级、北京市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863”、“973”、以及国际合作等项目,在蔬菜花卉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果。截至2023年,研究所共主持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4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级奖励21项,实现了国家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全覆盖,“聚乙烯地膜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重大蔬菜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等成果的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研究所先后培育出200余个优质、丰产、抗病的蔬菜花卉新品种,如“中甘”系列甘蓝、“中农”系列黄瓜、“中椒”系列甜椒、“中杂”、“IVF”系列番茄、“中白”系列白菜、“中薯”系列马铃薯等新品种的育成。近十年来,累计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牵头全院园艺学科在全国第五次教育评估中荣获A+,这些成果的应用有力支撑了我国蔬菜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研究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秉承“团结 奉献 开拓 求实”的中蔬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的要求,针对蔬菜花卉产业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一是面向世界蔬菜花卉科技前沿,积极“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研平台,重点在种质资源、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采后加工与营养健康、质量安全等领域创新和储备一批公共性、前瞻性基础理论和方法。二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科技创新,重点解决高端优质品种资源匮乏、绿色安全生产等“卡脖子”问题;加大产业走出去力度,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蔬菜花卉研究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是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企融合发展,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蔬菜花卉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保障蔬菜花卉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民用上绿色环保技术,生产优质、安全的蔬菜花卉产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ivfcaas@caas.cn

传真:010—62146160

电话:010—8210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