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库» 刘广洋

刘广洋

$article.nmae
姓 名: 刘广洋
职 称: 副研究员
电 话: 010-82109532
邮 箱: liuguangyang@caas.cn; lgycaas@163.com
研究方向: 蔬菜产品营养品质与质量安全控制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个人简介

       刘广洋,男,1987年04月生,山东东阿人,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科院“青年英才”,现工作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质量安全课题组,研究方向为蔬菜产品营养品质与质量安全控制。

       主要学历

      2013.09 – 2016.07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0.09 – 2013.07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洋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6.09 – 2010.07  聊城大学,化学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经历

      2022.09 – 至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所聘研究员

      2020.01 - 2022.09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7.08 - 2019.12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6.07 -2017.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第四批中蔬英才所级青年人才。

      2022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第四批培育工程院级人才。


科研情况

       2016年7月至今,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室。本人围绕农业纳米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聚焦新型纳米材料制备与功能解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化学污染物吸附控制机制、蔬菜活性物质纳米提取富集、农药和肥料的纳米载体设计制备及应用等研究,成功构建了新型纳米材料创制及其蔬菜质量安全应用技术体系,研发了多种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污染物/功能活性物质的样品前处理、控制去除、快速检测和分离纯化技术。主持国家青年基金,重点研发子课题,国家蔬菜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基础研究人才项目(青年英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基本业务科研经费项目共7项;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SCI论文54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Food Chemistry、Carbohydrates Polymers)等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9篇(总影响因子182.564,IF 大于8的7篇,IF 大于10的5篇,单篇最高16.744),H因子24,发表中文核心1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1部,参与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项。作为参与人获得 2015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农产品中化学性典型污染物精准识别与确证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1项。获得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伟丽创新精英奖”三等奖。“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高效识别与精准检测技术及应用“获得2022年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第四批中蔬英才所级青年人才。2022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第四批培育工程院级人才。兼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函评专家、科技部专家库在库专家、中国绿色食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法典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担任Frontiers in Nutrition编委、Nutrition Sciences and Dietetics副主编,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Food Chemistry、Carbohydrates Polymers等期刊审稿人。


主要成果

代表性论文与著作:

  1. Stimuli-responsive pesticide carriers based on porous nanomaterials: a review.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 140167. 共第一、共通讯作者;(SCI, IF 16.744)

  2. Adsorption and removal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from Chinese cabbages and green onions by using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based on the mussel-inspired adhesive interface[J] Food Chemistry, 2022: 133337. 第一、共通讯作者;(SCI, IF 9.231)

  3. Mussel-inspired triple bionic adsorbent: Facile preparation of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polydopamine@metal-polyphenol networks and their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dyes in single and binary system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1, 420: 126609. 共通讯作者;(SCI, IF 14.224)

  4. Recent advance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embranes for adsorption and removal of metal ions[J]. 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1, 137: 116226. 共第一、共通讯作者;(SCI, IF 14.908)

  5. Double layer MOFs M-ZIF-8@ ZIF-67: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removal mechanism of fipronil and its metabolites from environmental water and cucumber samples.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2020, 24: 159-166. 共通讯作者;(SCI, IF 10.479)


授权专利(国内外): 

  1. 徐东辉; 刘广洋; 刘中笑;黄晓东; 李凌云;林桓; 郑姝宁; 张延国; 新烟碱类农药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ZL2017102381849),第2发明人

  2. 徐东辉; 刘广洋; 李凌云;黄晓东;林桓; 郑姝宁; 张延国;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ZL2017103170949),第2发明人

  3. 徐东辉;刘广洋;李凌云;黄晓东;张若楠;林桓;许晓敏;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ZL201810271431.X),第2发明人

  4. 刘广洋; 徐东辉; 高明坤;李凌云; 黄晓冬;许晓敏;林桓;张延国; 一种MOFs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农药残留荧光检测方法(ZL2020105296977),第1发明人

科研项目(近五年)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烟碱类农药比率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分子识别机制和快速检测应用研究”,22万元,主持人,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

  2.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蔬菜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摸底排查与关键控制点评估”,20万元,主持人,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

  3.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评估”,20万元,主持人,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

  4. 20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蔬菜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子课题:“露地蔬菜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50万元,主持人,2020年03月至2022年12月。

  5. 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特殊支持计划,承担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基础研究人才项目(青年英才),300万元,2022年3月-2027年2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ivfcaas@caas.cn

传真:010—62146160

电话:010—8210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