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人民政协】客户端-把优质科普“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全国政协委员李宝聚谈推进“三农”领域短视频健康发展

“规范自媒体运营行为,持续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推动。我在其中也发挥了一点点作用。”李宝聚说。

“我手里拿的是儿菜,学名抱子芥,形似母亲怀抱孩子,因此得名儿菜。在田间,外面这种大大的叶子,我们不吃,吃的是里面小的侧芽。它的纤维含量少,口感特别嫩,适合切片凉拌、清炒,也可以涮火锅,口味特别鲜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发布的一条40秒短视频《蔬菜也懂爱?“儿菜”就像妈妈抱着娃》引来网友围观。

2.jpg

全国政协委员李宝聚(左一)为农民讲授种植技术。 (委员供图)

作为农业领域专家,为了普及农业知识、推广农技,李宝聚2019年在抖音平台开设账号,发布“三农”科普短视频,已经拥有30多万粉丝。目前,账号发布了1032个作品,内容涉及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二十四节气农事操作以及蔬菜科普等方面,最高获得74.3万个点赞。

正是这6年的短视频拍摄经验,让李宝聚深刻感受到短视频作为“三农”科普的载体和手段,进一步丰富了互联网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应用和价值。同时,他也发现,随着“三农”领域短视频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我曾看到一个短视频介绍,种辣椒要把最下面一朵花以下的叶子全都打掉,如果不打掉,下面的叶子就会吸收营养,影响果子的生长。不管是搞科研的、搞技术的还是农民,一看就知道在瞎说。可这个短视频的点击量非常高,很多人都信。”对此,李宝聚感到十分担忧。

2024年2月,经过深入思考和进一步调研,李宝聚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推进“三农”领域短视频健康发展的提案》,针对“三农”领域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的现象提出意见建议,助力发挥好短视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向价值。

“以抖音为例,2023年共有10.2亿个‘三农’视频,获赞530亿次。一年产出2778万个农技视频,总播放量达1206.2亿次。”李宝聚在提案中用数据说明“三农”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对我国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大流量的背后,意味着潜在的、巨大的商业价值。今年8月,媒体曝光了河南有家公司专门培养“农技网红”,拥有1000多个账号,标签都是“农大高才生”“三年老把式”“农科院专家”,全都是假的。

对这种现象,李宝聚早有深刻观察。他在提案中写道,“当前短视频平台对‘三农’领域短视频创作者的身份和能力并无严格规定,这使得创作者身份各异,甚至存在一些追求名声和利益的博主。这些博主可能并非真正的专家或农民,他们加入这个行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关注度和盈利,甚至传播不良信息,不仅损害了他们自身的声誉,也对网络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李宝聚认为,扶持专业创作者、健全平台审核机制、推广优质内容缺一不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比如,设立创作者认证制度、为有资质的专家账号开通“白名单”、设立专家频道等措施,提高账号的权威性和信任度。

“一般农技人员认为我的视频点击量挺高的,但从数据来看,并不是很高。”李宝聚认为,尽管很多科技人员致力于科普工作,发布的优质内容视频还是需要平台的扶持。

“目前,互联网行业采用人工+AI算法机器人的方式审核内容。直播和视频中一刀切关键词违规的问题突出。以农业植保为例,违禁词包含细菌、真菌以及微生物名称,若直播和视频出现违禁词将导致整个账号降权、不予推流,致使有资质的技术人员推荐的专业知识无法触达受益人群。”李宝聚说,这种审核机制限制了一些行业短视频的发展。

一个需要直面的现实是,受众的观看意愿和创作者的传播欲望受到平台算法的制约。因为优质内容并不一定吸引足够的流量,大多时候反而是一些猎奇或低俗内容的流量更高。

根据平台推送机制,一个视频的黄金5秒吸引不住人,就会被降流。“对于我们这种视频来说,开头的5秒钟可能还在拍蔬菜大棚,用户已经划走了。”

李宝聚在提案中建议,平台可以对优质、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三农”视频进行首页推荐、设立奖励机制,对具备优质创作能力的账号给予流量扶持,帮助其提高曝光度,促进优质内容传播。

在提案办复过程中,主办单位中央网信办与李宝聚真诚沟通,认真答复提案,近年来开展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短视频领域恶意虚假摆拍、编造散布不实信息、发布违背公序良俗内容、违规引流营销等问题,依法严处一批短视频账号。农业农村部也就农业科普相关问题,多次征求李宝聚的意见建议。

拼多多、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发布扶持计划,通过“千亿计划”“新农人计划”“乡村振兴频道”等提供资金、流量、运营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李宝聚自己也积极参与“乡村守护人”项目,进行视频选题、内容创作、创作者培训等,推动优质内容的生产与传播。

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在鼓励围绕新技术、新知识开展科普的同时,要求“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布的科普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不得有虚假错误的内容。”

“规范自媒体运营行为,持续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推动。我在其中也发挥了一点点作用。”李宝聚说。

10月20日,“蔬菜卫士李宝聚”又更新了。短视频中,李宝聚站在蔬菜棚里,手拿一颗小番茄,讲述番茄的病症,直接演示如何给番茄“治病”。“只要有时间,就会一直拍下去。”

本刊记者:马欣  中国政协杂志

校对:焦   晴

审核:史慧玲

来源:《中国政协》2025年第21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cCVGB1zMCuUo52z26n_IQ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ivfcaas@caas.cn

传真:010—62146160

电话:010—8210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