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马铃薯新品种与高产高效技术示范观摩会暨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会在河北沽源召开

       7月28日-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新品种与高产高效技术示范观摩会暨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会在河北省沽源县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曹永生、蔬菜花卉所党委书记寇占英、成果转化局副局长王宇鸿、重大任务局副处长徐凌洋,河北沽源县县长任强、副县长陈瑞军出席会议,来自全国马铃薯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1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副所长张圣平主持。


1合影1.jpg

全体合影


       在马铃薯新品种与高产高效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李广存研究员汇报了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与高产高效技术研发项目进展与成效,针对我国优异种质缺乏、优质多抗品种不足、加工专用品种长期被国外品种垄断、绿色智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缺乏等问题,2025年在河北省沽源县、张家口市察北区、内蒙古武川县等地,建立了淀粉加工专用品种中薯49、鲜食加工兼用品种中薯27、早熟优质鲜食品种中薯早35的绿色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集成创新了华北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显著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截至目前,依托沽源马铃薯协会已生产微型薯近1000万粒,可满足5-10万亩马铃薯商品薯生产,预期可增加效益2000-4000万元。


2观摩4.jpg

李广存研究员介绍项目进展与成效


       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张春芝研究员汇报了杂交马铃薯育种进展与最新成果,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马铃薯高纯合度自交系和概念性杂交种“优薯1号”,自交系纯度达到99%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选育出的杂交新组合“优薯1.1”,保留了“优薯1号”高干物质含量和高类胡萝卜素的优点,同时改良了薯形、薯块大小和长日照结薯习性。

       曹永生副院长肯定了蔬菜花卉所和深圳基因组所马铃薯团队的科研进展和成效,并强调马铃薯突破性种质创制、新品种培育以及绿色智能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加大力度,不断推进。他指出,一是要持续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能力;二是大力提升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水平;三是加大符合国人传统饮食与烹饪习惯的优良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激活马铃薯产业潜力的核心抓手,聚焦优质品种改良、智慧种植、精深加工等关键领域,开创马铃薯产业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新局面。    王宇鸿副局长和徐凌洋副处长也对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蔬菜花卉所马铃薯团队与沽源县马铃薯协会的合作模式可以作为典型范式进行推广。与会专家通过研讨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3.jpg

曹永生副院长讲话


4寇1.jpg

寇占英书记致辞


0d2d05f7209d8a3e43d6dcb1e766cb4e.jpeg

河北沽源县县长任强致辞


       随后,与会领导和专家现场考察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华北分中心和察北四分厂育种基地。


5察北基地合影.jpg

与会领导和专家察北基地合影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会,联盟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单卫星教授针对马铃薯病害绿色防控与抗性利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了系统报告,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术院长尚书旗教授就我国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发展及专业组工作情况做了深入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高明杰副研究员对我国马铃薯供需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河北久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王世一总经理分享了河北久恩农业田间管理实战经验。

       在联盟会的专家访谈环节,联盟理事长张圣平副所长、常务副理事长李广存研究员、副理事长单卫星教授与相关特邀嘉宾对联盟未来发展、加快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推广、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成果转化、区域马铃薯种植标准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6联盟会议.jpg

联盟理事长与特邀嘉宾座谈交流


       常务副理事长李广存重点介绍了过去一年组织联盟成员开展滕州薯博会、海南三薯发展大会、推进淀粉加工种业创新联合体,推进联盟实体化等工作。张圣平理事长表示,马铃薯联盟要努力在破解自主知识产权加工品种等卡脖子问题、大面积单产提升等重大关键性问题中凝聚发展共识,探索区域标准化一体化融合发展,构建共创共建共享利益共同体,争取早日发展成为国家农业产业标杆联盟。

       与会人员还现场观摩了沽源县平定堡镇小南营子村、黄盖淖镇黄盖淖村和林网村三个示范点的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薯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和马铃薯新品种筛选与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现场。示范基地以“中薯系列优良品种+脱毒种薯繁育+水肥一体化智能微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为核心,构建了“良种+良法”配套体系,同时通过科企合作建立了马铃薯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的新范式,在北方马铃薯一作区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与辐射带动作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ivfcaas@caas.cn

传真:010—62146160

电话:010—8210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