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农村工作通讯】客户端-蔬菜良种国产化,这份答卷如何答?

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合算。我国是世界主要蔬菜生产国与消费国之一,蔬菜种子作为蔬菜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国内市场需求庞大。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蔬菜生产用种约1 亿公斤,蔬菜种业市值超过150 亿元,占到种业市值的12.5%。作为种业第三大细分市场的蔬菜种子,在种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

让蔬菜良种国产化,答好这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振兴答卷,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蔬菜种业发展现状如何?近年取得了哪些成绩?面临哪些“卡脖子”问题?未来何时才能完全实现蔬菜良种国产化?近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

1.jpg

记 者:张所长,您好!作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请您介绍下我国蔬菜种业的发展现状。

张友军:蔬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必需农产品,也是我国产值第一的农作物,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我国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超过3亿亩,总产量超过7 亿吨,总产值超过2 万亿元,以10% 的种植面积创造了种植业约40% 的产值。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育种专家的不懈努力,我国蔬菜育种取得巨大成就,育成蔬菜品种6500 余个,实现了蔬菜良种4 次更新换代,品种国产化率达87%,打造了一大批在产业内很有影响力的品牌,如“中甘”系列甘蓝新品种、“京研”系列大白菜新品种、“津优”和“中农”系列黄瓜新品种、“湘研”和“中椒”系列辣椒新品种等,为中国饭碗装满中国菜作出突出贡献。全国范围内六大优势产区逐步形成,有力保障了我国蔬菜的周年供应。

与此同时,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强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蔬菜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组学大数据、蔬菜育种技术、绿色高效栽培与植保新技术、智慧农业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蔬菜种质资源不断丰富,国家蔬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保存资源3.8 万份,位居世界第四。蔬菜组学和功能基因研究实现国际“领跑”,相继解析了黄瓜苦味、番茄风味、白菜叶球性状、黄瓜性别等多种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阐明了蔬菜主要病虫害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开辟了蔬菜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新时代,并为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在Cell、Science、Nature Genetics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记 者:当前我国蔬菜种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

张友军:在喜人成绩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不足。国外资源和野生资源缺乏,资源精准鉴定数量有限,挖掘的优异等位基因变异很少,高通量基因型和表型数据库尚未建立。

二是育种关键技术尚不完善。精准高效育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优质、抗病、广适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克隆与遗传机理研究薄弱,分子育种底盘技术仍受制于人,亟需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设计育种技术、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种子繁育与加工技术等。

三是蔬菜新品种培育仍需加强。现有品种不能满足新时代优质高效、健康营养、功能特色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优质蔬菜安全保供和服务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新要求,培育出优质多抗、营养独特、商品性高、适合机械化栽培等优良蔬菜新品种已迫在眉睫。

四是部分蔬菜核心种源缺乏。鲜食番茄、胡萝卜、青花菜、菠菜等蔬菜品种国外依存度高达90% 以上,国外起源蔬菜“卡脖子”问题严重,急需强化此类品种育种创新。

记 者:近年来,我国自育蔬菜品种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87%,但一些蔬菜如菠菜、青花菜、胡萝卜等, 国外品种市场占有率高达90%。面对“洋种子”的冲击,应如何破局?要实现蔬菜良种国产化,接下来我们还要做哪些努力?

张友军:重点还是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持续推进高水平蔬菜科技自立自强。

建议从科技创新层面,加大基础前沿科技的原始创新,重点在蔬菜作物多样性形成的遗传基础及利用、产品器官发育与重要品质性状形成机理、蔬菜作物与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响应机理方面加大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在基因编辑、数字育种、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等前沿技术,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标记高通量分型、种子繁育与加工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全面推动蔬菜育种技术转型升级。

从产业发展层面,集聚全国蔬菜种业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育繁推一体化能力强的种业企业,积极发挥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互补优势,加大实施品种选育联合攻关。创新成果转化与联合攻关体制机制,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树立“三创”协同发展的工作理念,加快提升我国蔬菜民族种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国家政策层面,充分认识蔬菜“种源”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持续加强对蔬菜领域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从重大项目立项、重要平台条件建设等方面支持蔬菜学科,特别是给予国产化率低的蔬菜作物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ivfcaas@caas.cn

传真:010—62146160

电话:010—8210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