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喜报 | 中国农科院寿光研发中心荣获“青年文明号”

以科技之力赋能“寿光模式” 用青春之智深化“所地共建”

——中国农科院寿光研发中心荣获2023—2024年度中国农科院青年文明号


       5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青春农科 情系家国”青年交流活动,通报表彰2023—2024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荣获“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1.jpg


2(首图).jpg


       中国农科院寿光研发中心坐落于“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是“农业农村部寿光科研实验基地”载体,团队35周岁以下青年人数占比70%。研发中心凝炼“始于创意、敢于创造、臻于创新、精于创业”的团队文化,秉持科学家精神和新时代农科精神,号召组织青年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认识农科学子的使命责任,坚守科研诚信,厚植爱农情怀,“躬身入田园、科技促振兴”,向蔬菜产业提供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以科技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3.jpg


// 献青年力量:扎根“蔬菜之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研发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常年扎根产业一线,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农情怀,建起420亩中试孵化基地,搭建“科创思享汇”创新交流平台,支撑寿光选育蔬菜新品种277个,推广中蔬微粉植保产品300多万亩,延展产业链条开发“寿蔬春”系列健康产品,创新集成秸秆全量还田、智能水肥管理等5大技术体系,助力山东设施蔬菜主栽区化肥减施30%、增产12%、亩均节本800元,实现黄淮海与环渤海地区设施农业技术突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奋发有为、添砖加瓦,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书写青春、成就梦想。

// 展青年担当:选送“科技礼包”,提升科技成果市场价值//

       团队坚持立足产业需求,聚焦成果转化靶心重心,书写“实验室到田间”的生动实践。通过“科技礼包”精准投放,助力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优质新品种优先在寿光转化落地。筛选出的“原味一号”番茄品种在寿光洛城街道崔岭西村化身“崔西一品”品牌,以每斤20元身价带动村集体年收入突破430万元。将高丙醇二酸黄瓜品种“中农脆玉3号”打造为“西玲萃”高端品牌,带动品种销售代理权转让突破1000万元。研发的手持式精量电动弥粉机实现设施农业全覆盖,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达40%。研发中心以实干实为、奋斗奋进汇聚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澎湃力量,为高水平农业科技产业链自强自立注入更多活力。

// 促青年成长:培育“中蔬新苗”,拓展科技成果供给范畴//

       研发中心负责人许铁敏在寿光市政府挂职期间,牵头推动1名寿光干部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借调并对接创新资源。面向研发中心遴选4名青年科研人员到蔬菜花卉研究所学习,储备后备力量。借调6人到寿光市农业农村局交流学习,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推动年轻干部队伍提升能力素质,砥砺本领才干,提升团队精神风貌。协助地方政府决策,牵头编制寿光国家级蔬菜种业基地发展规划,推动建设国家级智能分子设计育种平台,助力寿光获评农业农村部科技共建先行县。研发中心科研人员深耕科企融通,与寿光企业组建7个“联合实验室”,选派“科研导师”到企业去、邀请“产业导师”到中心来,助力寿光孵化本土科技企业。常态举办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培训班,创新打造“我与中国农科院科学家面对面”研学品牌,助力寿光获评“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充分发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科技人才集聚优势,鼓励孩子们勇于追求科学梦想,为有志于农业科研的孩子结对“科学导师”,为寿光发展培育更多本土人才。

       展望未来,中国农科院寿光研发中心将以“青年文明号”为载体,积极引领青年职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持续推进青年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勇当科技创新“先锋队”和成果转化“突击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赋予“寿光模式”和“所地共建”新时代科技内涵,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ivfcaas@caas.cn

传真:010—62146160

电话:010—82109520